
數字鄉村發展是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環節,“十四五”時期是數字鄉村全面布局和重點破局的關鍵階段。近年來,我市一些縣區和涉農企業已經在這方面開始了探索,一批鄉村經濟的新產品、新業態、新模式應運而生。今日起,本報推出“鄉村振興·那些聰明的農產品”系列報道,展示數字生產力給農業生產經營帶來的新變化。
“溫度120℃。”在現代化驢膠生產車間里,工作人員拿起槳從鍋里挑起膠液,像一張旗子被掛起,透過光,紅瑪瑙般晶瑩剔透,一聲喊“出膠!”隨后,再經過無菌車間的濃縮、凝膠、切膠、曬膠、包裝后,一盒標有生產許可證編號、產品執行標準的驢膠產品上市了。
這可不是山東東阿阿膠,而是天元區三門鎮株洲歲悅臻坊食品有限公司(簡稱“歲悅臻坊”)生產的阿膠(又稱驢膠)。
頭一次,三門鎮的驢膠有了合法的“身份”,得到了行業的許可。200多年來,以株木村、湖田村為主的驢膠作坊,正在被拉上正軌。
外來媳婦,今年32歲的歲悅臻坊董事長潘虹自豪地說,搭上“互聯網+”、數字化、信息化的快車道,三門鎮傳統的驢膠產業正在被賦能。
互聯網銷售 “黑坨坨”變成大品牌
潘虹剛嫁到湖田村的時候,對村里過節送禮的“黑坨坨”很好奇:一個紅色塑料袋簡單地包裹,黑漆漆的一坨,硬邦邦,你送給我,我送給他。
后來潘虹才知道,這是驢膠,不僅美容養顏還滋補身體,是送禮的上品。她的婆家也有一個小作坊,一到冬天也用傳統的方法制作驢膠賣,產量低,賣不上好價錢。
潘虹發現,好東西是被外地商販壓著價賣,而且村里驢膠市場行情混亂,有賣80元一斤,也有賣200元一斤,刨去成本,都沒掙多少。她覺得,還不如主動出擊,自己來幫村民們賣,創立品牌,規范市場。
2015年,潘虹創立湖南歲悅貿易有限公司,尋找外地正規的代加工廠,辦理相關許可,打造“歲悅”驢膠品牌,設計外包裝,組建自己的網絡銷售團隊和專業的健康咨詢團隊。
從第一個月銷售幾千元,到后來的幾萬元,2019年,潘虹的貿易公司銷售額達到了百萬元。數量級的增長,讓潘虹享受到了互聯網帶來的巨大紅利。
現代化生產,鄉村驢膠上檔次
生產環節交給別人,總感覺被牽制,“兩條腿走路,才能走得又快又好又穩。”潘虹覺得,既然三門鎮制作驢膠的歷史深厚,為何自己不辦工廠!
這個想法也得到了潘虹婆家的贊同,“手工作坊的形式,有著產量低、沒有工商許可、衛生不達標等弊端,嚴重制約了三門鎮驢膠產業的發展。”
2019年,潘虹的丈夫王文,辭去華為南方三省銷售主管的職務,和潘虹一起再創業。一個管生產,一個管銷售,歲悅臻坊就這樣誕生了,夫妻倆決定放手一搏。
近水樓臺,管生產的王文很快抓住現代驢膠生產的核心——“活態傳承”驢膠煉制技藝。
何為“活態傳承”?
王文覺得,驢膠的生產既要遵循傳統的制作工藝,又要融入現代科技的優勢,活態傳承古老技藝。
新冠肺炎疫情期間,潘虹花了數百萬元,不僅將株木村一棟1500平方米的閑置房屋租下來,還按照現代化的制膠廠房,建立通過省市驗收的GMP標準化驢膠廠房。廠房包括泡皮區、洗皮區、化皮區、濃縮區的前置生產車間和成型區、切片區、晾膠區、包裝區的百萬級無菌潔凈生產車間。
2020年10月,歲悅臻坊通過環評和工商部門許可,將相關的生產許可、產品執行標準等一一落實。從此,三門鎮的驢膠有了合法的“身份”。
活態傳承,驢膠讓村民共同致富
萬事俱備,只欠東風,潘虹覺得還差一個好的技術總監。
在碰到趙繼濤之前,潘虹考察過很多制作驢膠的技術師傅,“不是嫌棄我們公司‘廟小’,就是和我們‘活態傳承’理念不相符。”
在認識潘虹之前,趙繼濤已經在驢膠行業耕耘了30多年,“我覺得這個年輕人很有想法和沖勁,而且能夠嫻熟地運用互聯網銷售驢膠,潛力很大。”
一拍即合。
工作日的早上8點,趙繼濤準時穿好無菌鞋,換上工作服,戴上口罩,進入消毒區,消完毒后進入化皮區和濃縮區,開始一天的工作。“這兩個區域是整個生產的重要環節。皮化得不恰到好處,就會損失驢膠的營養。蒸汽設備監控盤上的水量、溫度數據是化皮的關鍵。濃縮更要看經驗,膠液冒泡的大小、下滴的速度和量,決定了驢膠的品質。”趙繼濤說。
今年1月,第一批歲悅臻坊古法阿膠片投入市場,正式升級為新興的國民阿膠品牌。歲悅臻坊讓三門鎮驢膠的制作工藝,由原來的當地祖傳土法熬制,變成嚴格按照東阿阿膠的制作工藝,遵古炮制,科學把關。三門鎮的驢膠品質得到了大提升。
除開趙師傅是技術總工之外,他們還長期聘用了10來名當地的村民工作,生產旺季更是多達30多人。這些村民一個月的收入超過6000多元,足不出戶,在家就能就業。
潘虹說:“經過專業測算,驢膠產業通過現代化技術和互聯網+的加持,不僅每年可為村集體增加10萬元以上收入,還將串聯起養殖、驢肉餐飲等環節,助力村民致富。”
歲悅臻坊內的濃縮區,膠液正在被掛起。
責編:張彌郁
初審:張彌郁
來源:株洲高新區(天元區)融媒體中心
下載APP
分享到